【资料图】
黄芪起收现场。
这些刚刚起收的黄芪,经过清洗、分选、精深加工,将身价倍增。
芪农正在忙碌。
黄芪采收进入繁忙季。
深秋的固阳,天高云淡。10月23日,阴山北麓的万亩土地上,机械轰鸣,药香弥漫,一年一度的黄芪采收进入最繁忙的时节。收割机在广袤的田垄间来回穿梭,犁铡过后,一株株主根粗壮、侧根繁密的黄芪破土而出,展现出蓄积了一整年的丰饶。
包头市固阳县地处北纬41°的黄芪黄金生长带,年均超过3000小时的充足日照,赋予了这里“正北黄芪”卓越的内在品质。经检测,其核心药用成分黄芪甲苷含量远超国家标准,尤其是硒元素含量高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因此赢得了“北芪赛人参”的美誉。
采收后的黄芪,旅程才刚刚开始。在固阳县建成的占地1400亩的黄芪产业园里,这些根茎经过清洗、分选、精深加工,蜕变出多样形态:从传统的黄芪切片、便捷的养生茶包,到高附加值的口服液、面膜等产品。至此,田间的一株“草”,真正完成了走进千家万户的健康商品的华丽转身,将“身价倍增”。
产业兴,则乡村兴。截至2025年,固阳县黄芪种植面积已达10.07万亩。园区吸引了27家深加工企业集聚,构建起从育苗、种植到加工、研发、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开发出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七大类、266种产品。预计今年底,固阳县黄芪产业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草原云·正北方网记者 蔡冬梅通讯员彭海霞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贾小燕]
豫狐网络 版权所有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转载、摘编、复制请注明文章出处!
联系我们:920 891 26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