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资讯 社会 财经 国内 国际 金融 理财 科技 文化 旅游 图片 教育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全球热闻】艺术必须要美吗?——谈《艺术的真谛》

2022-12-22 06:42:11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何博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研究室副研究员)

人们常会争论一个问题,艺术是不是一定要美?似乎有太多的艺术品初看起来并不符合我们对美的预期。与之相关,也有人声称,凡是美的就是艺术,或只有美才是艺术。艺术与美的这种矛盾,影响了我们对作品的欣赏,以及对艺术本身的审美和教育功能的理解。英国著名艺术学家赫伯特·里德的名作《艺术的真谛》就致力于回答这个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里德学问广博,著作等身,对多种人文学科和艺术门类都有独到和开创性研究。他对艺术本质的执着和“专断”,让他在朋友与敌人眼中都被誉为“现代艺术教皇”。但在当今国内学界,对里德的译介和研究并不算多。《艺术的真谛》一书1987年曾由当时学成归国的国内古典学名家王柯平先生译出,获得业内专家高度认可,收入“美学译文丛书”。2004年人大社再版后,将近20年间,这部佳译迟迟未能重印,直到今年,才再度由北师大社刊行。王柯平教授对译稿做了重要修补,译笔精妙,句如清泉,希望能推动国内学界重视并深入研究里德。

《艺术的真谛》(英)赫伯特·里德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的真谛》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艺术哲学,28节的篇幅详细分析了艺术的定义、美感、美的定义等内容。与第一部分的共时性阐述不同,第二部分的54节则从历史角度梳理了从原始艺术到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其中也以专题研究了一些非洲、拉美和东方艺术。第三部分的8节与前面有别,里德转向艺术家的角度来剖析他们的艺术观。上述安排中,首尾两部分才是全书的总纲,它们表述了里德区别艺术与美的精到的理论。

在里德看来,人们长时间都在“滥用”艺术与美这两个词,而将艺术与美混为一谈的做法“是妨碍我们鉴赏艺术的根本原因”。无论从历史维度,还是从社会维度看,“艺术常常是不美的东西”。这个看法似乎是惊人的。的确,日常生活里,我们会这样批评艺术品:比如,一幅画看不懂,一点也不像,没意思;一部影片节奏慢,让人犯困;一首歌旋律复杂太刺耳。我们也会夸赞说,好懂直白才是好画;好看过瘾就是好电影;好听带劲才是好歌。上述的评价都蕴涵了艺术必须要“美”,尽管我们未必要说出这个词。我们使用了不同的日常语言来表达一种直接的美感,将美与快乐联系在一起。这样的美源自感官的快乐,无论其活动机制来自理性(对画的表层认知),还是感性(对影像和音响的感知)。

但是,在具体的例子中,的确存在很多人们难以把握到美、却又出自名家之手、已然被权威认定为美的作品。比如有不少观众都会疑问《蒙丽娜莎》究竟美在哪里?那么,难道艺术品真的可以不美吗?如果艺术不美,还会给人快乐吗?换言之,令人毫无感觉或没有快乐的东西还是艺术吗?按照里德的逻辑,这种疑问并未摆脱流俗领会的“美”。

他的做法是区分两种“美”及两种“快乐”。首先,肉体感官上的美还不足以是艺术美。里德一般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美”这个词,因而艺术未必是美的。与之相对,另一种美是以古典艺术(如古希腊、拜占庭和古代中国)为典型的“理想美”。这种美基于一种“使人的全部价值得到升华,并在神的圣体上以鲜明的形式显示出来”的人生哲学。具有这种美的艺术品是对自然和人的“理想化”。里德批评了将“感官美”用于“理想美”的荒唐又常见的做法。在“理想美”的意义上,才可以说,艺术是美的。这样的美也会对应一种快乐或快感,里德称之为“愉悦”。

与之相关,我们也有两种感受。一种是以感官或官能为基础的快感,它来自艺术品给予的浅层快乐,或是艺术家传达的激情,或是受众内心产生的情绪。另一种就是建立在愉悦上的高级感受。里德认为,这就是“认识”,即某种“惊奇或赞叹”。后一种感受会带给我们前一种感受之后的“和平与宁静”的状态。换言之,好的艺术品并不是传达创作者的情感(无论正面或负面)或煽动受众的内心,而是通过可以认知的形式、内容与意义让受众在激情之后获得和谐的情愫,真正的愉悦在这种安然的状态中。里德的艺术观恰恰没那么“现代”,即“为(感官)快乐而快乐”,它反而是古典的,所以他赞同亚里士多德的“净化”理论。

里德给我们的启示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对美育的建设。审美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受众仅仅体会感官快乐之美,而是给予“知识性”启发,从而获得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高级愉悦。美育的“知识”“理解”和“思辨”才是关键。当我们无法领会《蒙娜丽莎》的美时,原因在于我们尚未具备对文艺复兴时期以及达·芬奇个人艺术理念的知识:我们看不到这幅画当中复杂优美的黄金分割,也无法明白远景何以如此朦胧奇特,更无法看透这样的肖像画为何不那么“肖像”。这些知识并不是艺术品的附属或“背景”,而是我们欣赏的要素,或者说,它们也是艺术本身。对一件艺术品的鉴赏,就是对那个时代、那个人、他的思想或哲学的赏析。

在里德看来,越是古典的艺术,越是对古典艺术和理想美保持尊重和借鉴的现代艺术,才更具有值得学习的意义。因为,古典美呈现了“远远超越了艺术家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环境”的终极价值,它“表现了一种艺术家只有依靠直觉力量才把握得住的理想的均衡或和谐”。正因如此,作为西方学者的里德对东方,尤其是中国艺术推崇备至。《艺术的真谛》中对我国艺术的一段评价常被征引:“中国艺术史比埃及艺术史更富有连贯性、持续性和民族性。中国艺术大约从公元前13世纪开始,历尽沧桑,延续至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享有如此丰硕的艺术财富。总体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艺术能与中国艺术的卓越成就相媲美。”里德还称赞,在绘画与雕塑等艺术领域,“中国艺术曾几度获得完美无缺的形式美”;他也毅然辩护了中国绘画缺少“明暗对比”的合法性与背后的艺术旨趣。如果里德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艺术,他就会发现,延绵不绝的中国艺术始终传播着他追求的古典趣味,因为我们很早就信奉那种道法自然、超乎感官快乐的理想之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22日 11版)

标签:

最新推荐

【全球热闻】艺术必须要美吗?——谈《艺术的真谛》
【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④】宁夏:项目建设冬季不闲
“我们不是粪坑国家”
黄河壶口瀑布出现流凌封河现象 长度已达4公里
环球关注:流动诊疗车、互联网问诊……各地开辟线上、线下诊疗新方式提升效率
视点!各地结合实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多地核酸采样点改造成“发热门诊” 方便就近就医配药
前沿资讯!上海警方侦破全国首例侵犯剧本杀著作权案
提升蔬菜生产配送能力 拎稳群众“菜篮子”
微速讯:保障“最后一公里”!各地多措保障城市农村配送“微循环”畅通
全球今头条!国企青年扎根东北 “织”就工业强国梦
260元就能买一张不带磁身份证 记者调查网络制售假证件和车牌现状
看点:《光明日报》上的宗白华足迹
为种业振兴注入“科技内核”
天天速递!一所山村中学的半年嬗变
天天观点:12部门联合开展“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
今日快看!【中国那些事儿】苏格兰摄影师布鲁斯:25万张照片背后的中国情
焦点热讯:警惕!校园暴力娱乐化正在短视频平台愈演愈烈
环球热点评!冠脉支架接续采购拟中选结果出炉 平均中选支架价格770元左右
河南女子举报父亲被打死案宣判:两被告一人无期一人获刑8年
【世界新要闻】北京:多方合力保障抗疫药品流通顺畅
每日资讯:“入藏第一险”夏贡拉山隧道正式贯通
北京首次跻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前三位
严惩涉未成年人网络偷拍直播等行为 网络平台监管初见成效
创造和谐有序网课环境
每日信息:早日实现“不慌不忙”的晚年?一些年轻人开始提前规划养老
什么是对冲(对冲交易的规则有哪些)
期权合约是什么(期权合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期货夜盘规则是什么(国内期货交易时间是什么)
焦炭期货合约是什么(焦炭期货合约多少钱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