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回暖下,中国银行理财市场或迎来29万亿新时代!数据显示,7月跨季后,理财规模快速回暖,7月份增加万亿元至万亿元,为年内新高。尽管8月理财到期压力增大,但机构普遍预计,下半年理财规模继续回升,年末或可达29万亿元。
此外,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显示,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2023年6月末,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投资者数量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升和,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的回升,有助于后续理财公司更好的发挥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优势,进一步丰富含权理财的产品谱系。
(相关资料图)
7月理财规模回升万亿元,现金类产品为拉动主力
根据广发固收首席刘郁的数据,跨季后,7月理财规模快速回暖,增加万亿元至万亿元,为年内新高(略低于2022年年末的亿元)。理财子存续规模同步变动,7月存续规模较6月上升亿元至万亿元,环比上升幅度为%。
分投资方向看,现金类产品为规模回升的主要拉动项。7月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和占比回升迅速,较6月上行9477亿元至万亿元,环比增幅为%,占所有理财规模的31%。其次为不可投股票固收+产品规模,较6月增长3290亿元至万亿元,环比增幅%。固收类和可投股票固收+较前一月上升877亿元和1328亿元至万亿元、万亿元,环比增幅分别为3%和%。
分各运作模式看,两类灵活型短期限产品规模回升速度较快。其中7月每日开放型产品规模增长万亿元至万亿元,达今年以来最高点,单月增幅为%;最小持有期型产品规模增长2052亿元至万亿元,单月增幅为%。封闭型产品规模则小幅回升%至万亿元;固定期限定开型产品规模自2022年三季度起开始连续下降,2023年7月初现企稳态势,规模小幅回升288亿元至万亿元。刘郁认为,当前居民风险偏好整体仍较低,银行理财仍然面临负债端久期偏短,截止7月末银行理财负债端的久期为天。
另外,由于7月债市有所调整,今年以来银行理财破净率持续下降的趋势暂缓。据华安固收颜子琦的数据,截至7月末,理财破净率为%,较6月上升16bp。
图:理财单位净值与破净率走势
(资料来源:华安固收,财联社整理)
理财收益率回升至%,投资者偏好两级分化
8月4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简称《理财半年报》)。除了理财产品规模与结构的变化,《理财半年报》对投资者的刻画值得关注。
根据《理财半年报》,截至2023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亿个,较年初增长%,同比增长%。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新增万个,机构投资者数量新增万个。理财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数量为亿个,占比%。
投资收益方面,2023年上半年,理财产品整体收益稳健,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310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36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474亿元,同比增长%。2023年上半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较2022年%的各月度平均收益率水平显著回升。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上半年,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两极化发展。2023年6月末,一级(保守型)和五级(进取型)投资者数量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升和,二级(稳健型)投资者数量占比仍然最高为%,但有所下降。
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当前理财客户整体风险偏好依然偏低,但高风险偏好客户占比的回升,有助于后续理财公司更好的发挥多资产、多策略的配置优势,进一步丰富含权理财的产品谱系。
图:理财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财联社整理)
8月理财以稳为主,规模扩张不只“卷”固收资产
经过7月的规模反弹后,8月理财到期压力增大。根据刘郁的数据,8月整体存量产品到期规模为万亿元,较7月环比提升5494亿元,达2023年以来最高点。细分来看,8月定开型产品开放规模环比上升5370亿元至万亿元,主要以3个月内短期限产品为主,占比达73%。封闭型产品到期规模环比上升123亿元至3986亿元。
图:理财月度到期规模
(资料来源:广发固收,财联社整理)
刘郁认为,季中月理财规模增幅往往不大,8月理财规模或以稳为主。回顾2020年至2022年期间历年8月理财规模变化,单月增降幅分别为-1400、4932、6708亿元,2023年5月理财规模增幅同样仅为3406亿元。2023年7月理财规模增幅已超过万亿元,高于同年4月及去年7月,或在一定程度上挤占8月的规模增长额度。不过在信贷需求偏弱的背景下,银行负债端压力不大,理财规模或延续增长,依然利好中短端债券。
机构基本都认同下半年理财规模继续回升的观点,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预计,2023年银行理财余额同比增长5%左右,年末有望达到29万亿元。理财余额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下半年理财规模环比增速预计在15%左右。
国信证券金融分析师孔祥认为,理财后续进一步扩张产品规模不能只“卷”固收资产。作为理财产品底仓资产,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为%,一年期AAA信用债为%,均处于历史偏低水平。结合当前多元化的投资者风险偏好,随着政策宽信用逐步落地,大类资产轮动带动居民风险偏好提升,当前银行理财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客户认可度一般,“固收+”产品仍有扩容潜力。同时,国有大行理财渠道尚未充分挖掘,随着破净率下降,客户逐步接受低波动产品,这将带来国有大行渠道端修复机会。
(文章来源:财联社)
标签:
豫狐网络 版权所有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转载、摘编、复制请注明文章出处!
联系我们:920 891 26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