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静
经历了去年大规模的“破净潮”和“赎回潮”之后,最近的理财市场又迎来了“降费潮”,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宣布下调旗下部分产品费率。有市场机构统计,最近半个多月,发布费率调整公告的银行理财产品已超过了30只。不过记者采访中发现,相较于理财子公司卖力“降费吆喝”,普通投资者对此的反应较为平淡。“不少投资者还没从去年‘受过的伤’中缓过劲来,观望情绪较浓。”我市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理财经理说道。
(资料图片)
多家银行理财下调产品费率
部分理财管理费降为“0”
6月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公司推出产品费率优惠活动。其中,招银理财推出了一款“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银行理财权益类公募产品,引发了诸多市场关注及跟风效应。记者查询发现,近期中银理财、华夏理财、宁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等超10家理财公司均发布了相关的费率调整公告,对旗下部分理财产品费率进行下调,主要涉及管理费、销售服务费、产品申赎费等。
以7月4日中银理财发布的公告为例,该理财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为回馈新老客户,将于7月11日起对“中银理财-低碳优享固收增强(封闭式)2023年11期”产品费率进行优惠,产品销售服务费率由0.30%(年化)下调至0.15%(年化)。
兴业理财近期也发布了《关于兴银理财稳添利日盈稳享1号日开固收类理财产品实施阶段性费率优惠的公告》,从7月9日至8月11日,该产品的投资管理费率将由原来的0.2%下调至0.05%。
甚至不乏有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调降为“0”的情况,此前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于6月21日至7月5日对“中银理财-尊享天天”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由原先0.15%下调至0.00%。宁银理财宁欣天天鎏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1号-C份额(ZK205401C)的固定管理费从此前的0.4%降至0,下降幅度达40个基点,优惠期限为6月28日至7月31日。
面对理财子公司打出“降费牌”
普通投资者反应较平淡
“主要还是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吧。”聊起此番理财子公司纷纷下调产品费率的现象,我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如是说道。去年起,“资管新规”结束过渡期,正式落地,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剧;叠加债券市场波动剧烈,导致去年理财市场出现了两轮“破净潮”,大批投资者“折戟”严重,纷纷赎回,行业理财规模出现明显下降。如何吸引投资者返场?从短期看,降低产品费率似乎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做法。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纷纷打出“降费牌”,也是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目前,全国获批成立或筹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超过30家,短期降低费率也有助于迅速做大理财规模。
不过,投资者的反应似乎要平淡许多。市民杨女士显然没把下调的费率“放在眼里”,“和我去年的亏损相比,下调的这点费率实在算不得什么。”杨女士表示,目前手头的大额资金几乎都购买了存款类产品,“理财嘛,近几年是不大会碰了。”
我市某农商行资深理财经理介绍,其实今年以来大部分银行理财的“成绩”不错,自一季度开始,大批理财产品净值“回血”,诸多银行理财的阶段收益率甚至达到年化5%—6%,即便端午节前后,理财市场出现短期波动,但从总体上看,上半年大部分理财产品的收益还是较理想的。南财理财通一份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目前仍在存续期的15084只银行理财产品中,破净的数量为449只,占比为2.98%。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为4.07%,远高于去年平均水平。
即便如此,大部分投资者依旧很谨慎。“90后”市民瞿小姐表示,目前的资金除了购买存款类产品外,只有少部分购买了短期理财,“就当存零花钱了,要是见着行情不好,可以立马赎回。”我市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证实,和目前大受追捧的存款产品、银保产品以及国债相比,理财产品的销售依旧有较大压力,即便是较为乐观的投资者,也多以购买3-6个月的短期理财为主,中长期理财依旧遇冷。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经历了去年的“破净潮”和“赎回潮”之后,投资者的信心需要较长时间来恢复,但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普通投资者对“后资管时代”的理财产品有了更科学的认知。目前来看,个别银行理财产品费率调整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眼下市场对今年理财收益预期相对乐观,理财市场回暖也对费率调降形成支撑;但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会持续回升并不确定,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明确自身需求,结合风险偏好、收益预期、期限长短等因素综合考量,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标签:
豫狐网络 版权所有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转载、摘编、复制请注明文章出处!
联系我们:920 891 26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