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春 李祉萱
7月7日与天宁区郑陆镇卫生院签约,7月10日与武进区成章卫生院签约……进入7月,市一院医联体建设再提速,目前,专科共建型医联体已达30个。
(相关资料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水平是关键。如何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和水平?医联体建设是重要途径之一。
作为常州地区的三甲医院,市一院很早就开始医联体建设。2013年,市一院就积极响应号召,与钟楼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成立第一个专科共建型医联体,率先开启了医联体建设征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推进医联体建设,我们把重点放在联合共建上,通过建立联合家庭医生工作室、联合专家工作室和联合病房的‘三联’模式,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合作内容和内涵。”市一院医务处处长杨敏介绍,“三联”模式改变了传统患者碎片化的诊疗模式,通过师徒结对、导师带教等形式,为基层培养业务骨干,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和水平,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三联”模式,处处有市一院专家的身影:联合家庭医生工作室以基层人员为主体,市一院专科专家作为管理顾问,全程负责联合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建立及工作;联合专家工作室由基层医生担任负责人,市一院专家定期在工作室坐诊,每周定期开诊至少2次;联合病房由基层与市一院共建,市一院专家为负责人,市一院护士为护士长,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在专科慢病和肿瘤早筛等方面的诊治能力。
以“三联”模式为核心,市一院注重基层医疗机构的特色和周边患者的需求,每个医联体单位确定1—2个科室着重推进,市一院相关科室也有针对性地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专家坐诊、教学查房、手术指导、专科知识讲座等,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人才、提升队伍,进而不断提升医疗技术能力和水平。邹区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鸣宇介绍,得益于与市一院的医联体建设,周边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年血液透析5000余人次。
邹区人民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薛家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西夏墅镇卫生院的儿科,荷花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慢病管理……得益于医联体建设,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优势专科名片被日益擦亮,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与市一院进行专科共建后,新北区三井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获评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优秀单位、市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消化内科医护人员可独立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今年上半年已完成检查1200例,比去年同期几乎翻了一番。院长郭文明十分开心:“医生业务水平提升、科室专科能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合作效果很好!”
随着互联网医院深受欢迎,市一院还将“医联体”搬上互联网医院。基层医联体单位的医生入驻市一院互联网医院后,通过“导师负责制”,可实现云处方、云影像、云检验、云住院和云诊疗等互联网远程诊疗,有助于在医联体单位就诊的患者同质化享受市一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目前,已有12个医联体单位的38名医生入驻“云医通”,接诊患者700人次。
在市一院副院长陈明眼中,医联体建设不仅要培养人才、提升技术,还要提升管理。作为三甲医院,市一院在现代化管理上也具备丰富经验,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技术和专科得到发展后,再辅以管理模式的提升,更有助于满足群众多元健康需求,邹区人民医院、三井人民医院、薛家人民医院等先后建成二级医院就是有力证明。“市一院有能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提升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也有责任探索医疗服务新模式,深化全市医疗改革,更有信心与医联体单位携手并进,为常州百姓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展望未来,陈明充满信心。
标签:
豫狐网络 版权所有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转载、摘编、复制请注明文章出处!
联系我们:920 891 26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