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之交,走进位于“两湖”创新区的邹区污水处理厂,总投资逾1亿元的三期工程已经完成扩建区主体结构,同时设备安装也已完成95%,项目建成投用后总处理能力将达到3万t/d;通济河钟楼两岸,碧水如带,草木萋萋,一群群水鸟沿浅滩栖息、觅食,经过治理修复,通济河两岸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俨然成为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
(资料图片)
这些都只是钟楼区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协同治理的成效缩影。近年来,钟楼区结合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支流支浜消劣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美丽河湖建设等专项整治行动,系统谋划、协同作战,不断推动支流支浜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让天更蓝、水更净。
控源截污 从源头治理抓起
近3年,钟楼一直坚持“查、测、溯、治”同步发力,以沿河排口、暗涵内排口、沿河截流干管等为重点,共排查主干河道及两侧各一公里范围内的一级支流支浜约50公里,形成各类排口清单420个,均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落实相应整治措施。在全面排查基础上,建成区市政道路污水管网总长309.2公里,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收集输送能力进一步提升。
3年来,钟楼对毛龙河、后塘河、岳溪河、向阳河及南运河支流支浜等20余条河道进行了清淤疏浚,逐步恢复水体生态系统和水清岸绿的自然风貌。其中,毛龙河“旧貌焕新颜”,河道水质已达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同时,针对断头浜较多、河道零散的状况,逐步推进区域内断头浜或由管涵沟通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利用原有沟浜,整治打通河道,增加水体调蓄,加快涝水外排,同步推进邹区镇区域河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
2022年钟楼区委、区政府印发“五张清单”,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计划中生态环境类项目48个,占政府投资项目46%,共投资31.23亿元,占总投资37%,水环境治理资金得到进一步保障。
全面启动 新一轮太湖治理
目前,省、市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已全面启动,省巡期间省委巡视组也非常关注钟楼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求“围绕新一轮太湖治理,形成一个具体行动方案”。钟楼生态环境局迅速组建专班,起草《常州市钟楼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方案》。《行动方案》初稿形成后,区政府分管领导两次专题听取编制情况汇报,亲自谋划并定夺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工程。目前,《行动方案》已进入最后审定阶段。
根据《行动方案》,钟楼区将以“结果导向、动真碰硬”和“精细刻画、精准施策”为基本要求,结合实际推动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作走深走实。到2025年,省考断面全面达到或优于Ⅲ类并至少实现2个省考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市考断面基本稳定保持Ⅲ类水质,其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维持在100%。为有力促进各项治理目标顺利达成,钟楼已按年度初步排定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46个项目。
据了解,钟楼将开展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城市、集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治理率,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实现建成区80%以上面积创成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达标区。深化涉磷企业规范化整治,2024—2025年建立健全涉磷企业“磷账本”“磷清单”制度。开展农业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以高新园(邹区镇)为重点,探索开展化肥限量使用制度试点建设;全面摸排5亩以上池塘养殖的面积、种类、污染物排放等底数;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片区建设。
持续开展支流支浜专项整治,推动现有水质不稳定支浜型河道逐步解决“顽劣返劣”问题,对已完成消劣整治工程的河道坚持治管并重,严防回潮反弹;强化水系沟通建设,逐步打通断头河,实现互联互通的总体水系格局,到2025年,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持续改善,土著鱼类、土著水生植物逐渐重现。
开展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专项行动。到2025年,高质量完成“无废城市”建设任务。强化流域水环境监测与管控,2023年完成9个主要排涝闸站调度视频监控,启动骨干河道一级支浜水质自动监测项目,2025年城区基本完成所有骨干河道一级支浜水质自动站建设;构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2023年完成荷园鸟类观测点建设,到2025年形成全区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和相对稳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
(王淑君 沈子斐 赵雯婷)
标签:
豫狐网络 版权所有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建立镜像!转载、摘编、复制请注明文章出处!
联系我们:920 891 263 @qq.com